在经历了前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股市动荡之后,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在不断加快。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逐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同时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以及支持依法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基金等👩🍼。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积累经验🏃♀️7️⃣。
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这可谓是浓重一笔。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或将于近期推出。一旦QDII2落地🗑,个人的投资范围将得到大幅拓宽,54万亿的居民存款将有渠道捕捉境外投资机会🫣🕵🏽♀️。
QDII2年内可期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QDII2的推出🌒,一方面与监管层近年来所倡导的“藏汇于民”的思路相吻合🙍🏿♂️,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的意愿,促进居民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QDII2对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早在今年3月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就已提出要加快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随后,中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股市震荡、人民币中间价调整引发汇率波动以及全球市场的动荡加剧⚪️,导致业内一度认为金融改革进程将因此有所推迟。
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这再次让市场对于年内更多金融改革政策的出台充满期待🔗⇒。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去几年进展比较大的是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开放,最后一个是对个人的开放♣️。个人境外投资的进一步放开🤳,是资本项目开放一个重要的成果和体现。”民生银行(9.00, 0.00, 0.00%)首席研究员温彬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道。
目前,受制于政策束缚、投资渠道狭窄,我国现行的个人境外投资政策为“部分开放👩🏿,有限流出”🧑🏼🔬。合法合规的个人境外投资渠道十分有限🙇🏼♂️。
业内普遍预期QDII2推出后,可投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境外金融类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外汇及衍生品;二是境外实业投资🖌🚇,如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三是境外不动产投资。
在额度方面,谢亚轩预计,按照宏观审慎的管理要求,QDII2将会有一个额度的限制,在不超过额度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的规则来投资。
“比如金融资产可以参照沪港通👩🏽🎤🦹🏿,按日来给出总额度的限制🤘🏼,而房地产和直接投资可以按照月或者半年给出一定额度🌭,无须过于频繁。”谢亚轩预计,额度放开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贸区试点额度不会太大🚔。
中金公司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表示🧝🏼,QDII2将对个人境外投资的资质和额度进行管理🆙。预计合格个人需拥有100万元以上净资产🙇♂️📧,境外投资不超过其净资产的50%。从流量来看👌🏼,个人资金流出的实际需求增长空间有限,每年不会超过1.5万亿元🧔🏼♂️,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拓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渠道
一旦QDII2落地🧔♀️,个人的投资范围将得到大幅拓宽,更有利于捕捉境外投资机会🧚🏻♀️。央行[微博]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日前表示,目前中国居民存款高达54万亿元,个人投资者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愿望与需求非常强烈。
汇丰银行(HSBC)中国证券策略总监孙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居民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时,由于资本项限制以及对本地市场的偏好,大量资金滞留在A股市场🤾🏽♂️,容易形成羊群效应,造成市场的急涨急跌。当QDII2开通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在内地、香港两地实现基金产品的互认来引导投资者更有信心地走出去🧛🏽。”
QDII2的推出也有利于境外投资的透明化。某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些国内投资者普遍存在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进行境外投资,这不利于监管的实施。“5万美元的个人换汇额度应该用于商品消费👎🏼🧑🏽🏫,但目前很多内地人通过香港的互联网券商换汇炒港股。”
除了境外股票市场之外,QDII2的试点也将使境外房地产市场成为未来可期的投资品种。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晓光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一旦QDII2开放,外资行可以利用自身在境外广泛布点的优势,更好地为中国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
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试点的深化,更加强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试点相结合,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利于推动金融服务更好地适应高水平开放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这也就意味着,上海近年来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积累的丰富金融资源👩🔬、市场资源◽️,面向国际的金融平台的搭建,不仅为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提供了基础👨🏼🦳,也使得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包括TPP在内的外部压力以及自贸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之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加速,主要的方向就是深化已有的改革举措,落实已有的改革提议,同时尽快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
对于两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副处长曹艳文将其成效总结为六多六少:
实体经济受益多🫏,资本投资项目受益少;规范发展创新多,宏观审慎风险少;大型的、资信好的企业受益多,资信一般的企业受益少👷🏽♂️;境外融资中,中资企业受益多,外资企业受益少;企业受益多👸🏽,个人受益少🙍🏻♂️;保税区的企业受益多,扩展区的企业受益相对少。
曹艳文认为,很多境内外资产管理公司在自贸区提前布局,只是区内企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资本市场这一领域的进展缓慢,落地项目非常少🫖🌵。
另外,在金融制度创新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内容还缺少相应的操作细则,QDII2还没有真正落地,所以大部分的政策属于企业享受的红利💖。
如何推进资本项可兑换
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前提下,资本项目可兑换会继续推进。
本月初,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曾撰文称,针对外汇管理新常态🧵,下一步外汇管理将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重点,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那么◽️,如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在今年7月24日举行的一场通气会上👨🏿,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在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就是根据国家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安排,应该是先本币后外币、先长期后短期🧗🏼♀️、先债权后股权,“上海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也是按照国家总体的步骤在推行当中。”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进一步便利企业和个人开展境内外投融资活动💔👜。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设施,是自由贸易账户。2014年6月自由贸易账户在上海自贸区启动𓀕,并在2015年2月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4月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已有34家银行业机构通过央行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其中29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2.38万个🧎♂️,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为2664.24亿元,较年初增长8.7倍。
虽然数字不断攀升🪶,但是自由贸易账户还未充分利用💂♀️,还可以做更大的文章。一个形象的比喻是,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但上面跑的车还不多😠。
在8月30日的“2015上海金融高峰论坛”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张湧就表示🍔,根据不同主体类型的分账核算境外融资杠杆率,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的机构能从海外融到约3300亿元人民币(当时有28家银行开立分账核算单元),但只用了200多亿,只占可用额度的7.5%🏌🏻♂️。
此外📽,自由贸易账户里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占自贸区内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比例都还不高。而且,相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18万家企业而言,2万多个自由贸易账户的数字并不算多🏋🏻♂️。
“中国距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并不遥远”,今年6月11日,央行在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中,明确指出了未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打通个人跨境投资的渠道,考虑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完善沪港通和推出深港通⚀;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大部分事前审批,建立有效的事后监测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继续便利人民币国际化,消除不必要的政策壁垒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11月公布对人民币能否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考察结果,业内普遍预计,此时提出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无疑为纳入SDR再添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