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发展清洁能源是应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出路
新京报讯 (记者赵嘉妮)德国当地时间12月10日-11日,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在柏林召开。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会上表示🙎🏿♂️,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摆脱化石能源依赖🅾️,走清洁发展道路。
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创造巨大价值
刘振亚指出🪵,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三大严峻挑战。采用碳定价🎙、碳交易等方式解决问题🙅♂️,举步维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发展清洁能源才是根本出路💇。
针对清洁能源🏄🏽♂️,刘振亚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他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从功能和作用看,全球能源互联网还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届时,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德合作潜力巨大
刘振亚指出👨🏻🔧,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突破,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中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欧盟提出到2020年欧洲各国跨国输电能力不低于本国发电装机的10%,这一目标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方向是一致的。全球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电网互联计划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也表示,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电网互联的意义将越来越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经常出现出力波动𓀐,而国家间、地区间乃至洲际的电网互联有助于电网保持稳定。中德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