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5日在北京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但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权力中介”普遍存在。
降成本是目前中国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近年来,官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清理不合理收费,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社保公积金费率等👩🏽✈️。
财政科学研究院对全国12个省区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2015年税负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但融资两极分化严重。调研显示,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低👨🏽🦲,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逾30个百分点🙈。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根据调研🧑🎤,目前行政审批仍然存在程序不合理、时间长🛡、材料多🏃🏻♂️🤷🏻♂️、收费多↙️🕊、手续多等问题⟹,中介收费不规范甚至比较混乱🧑🏼🔧,隐性收费较多,给企业经营带来困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在降成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降成本应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否则难以产生实效🏹。
二是应明确哪些成本可降,哪些成本不可降。对于必要的人工成本和研发成本,单纯降低不仅不利于企业走出困境🚺,反而会影响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行政审批、不合理制度形成的隐性制度性交易成本🧑🏽🍳👨👧👧,应作为降成本的重点🧝🏼。
三是降成本应切实推进改革🦈。没有改革❓,降成本就会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企、金融、税费改革如没有实质性进展,降成本将只能起到短期效果🦵🏼,经济泡沫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