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资委组织召开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央企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以下简称“压减”工作)取得的成效,旨在破解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管理效率不高的状况。
“从短期来看,‘压减’工作是为了提质增效👶🏻,从长远来看,更着眼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1月22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悉,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大力压缩管理层级,精简业务链条,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压减”工作的目标是🦻,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一企一策
在上述会议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中铁集团等3家企业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压减”工作的进展情况、成效和下一步打算✋🏻。
兵工集团总会计师罗乾宜介绍了针对集团公司业务跨度大🏄🏼、涉及行业多、发展不平衡等情况,系统分类梳理全部子企业,以问题为导向,以财务核心指标为依据,制定了6条拟减少法人单位的选定标准✡︎,以及明确目标、节点分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的具体做法。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对兵工集团在“压减”工作中以财务指标为依据确定压减对象、一对一分解目标、不搞按比例分配👨🦳、与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和靠前安排工作计划给予肯定。
“‘压减’工作不搞一刀切🚣🏽,国资委提倡‘一企一策’的做法。”李锦说,“压缩管理层级和监事法人单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陷入简单模仿。”
各家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把集团总部作为战略管理主体,下设医药分销👳♀️、医药工业等九大业务单元🤾🏻♀️,其不同业务板块延伸出的经营主体,构成了集团的第三级管理层🤛🏽;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则是通过“要约+吸收合并”压缩企业产权层级和管理层级。
记者查询国资委网站发现,上半年已有部分央企被列入重点“压减”名单,并做出了压缩层级的调整👴🏽🌰。
被列入名单的国家电网,目前已取消所有区域公司管理层级,按照“两级法人🧛♂️、三级管理”的目标,进一步取消区域公司法人层级,推动子公司模式的县公司改制为分公司🤦♂️,将公司法人层级减少至“国网公司-省公司”两级。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认为,集团总部到分子公司管理层级降低的过程中,战略的侧重点逐渐减低,而经营的侧重点逐渐增加。集团干预的事务越多越具体🥩,也就是越集权,集团内部管理层级越少。
层级痼疾
管理层级多、法人链条长的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200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就提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结构一般应在三个层次以内。2003年国资委组建不久就明确提出要压缩中央企业层级。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全国196户中央企业所属三级以上企业有11000多户🖐🏻,其中中小企业占了近8成。
“级次过多、链条太长等原因导致央企管理效率下降,甚至资产归属模糊、管理失控📱,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监守自盗等许多问题也大都出在三级以下企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回忆称。
国资委在2004年6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央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争取在2005年年底前👈🙆🏿♂️,原则上将中央企业的法人管理层次基本控制在三层以内。
2008年12月🗑,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再次强调,坚决把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
不过,央企层级的扩张态势依然严峻。审计署201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53户央企中有45户内部层级超过四级、最多达十一级✊🏽。
李锦注意到,李荣融时代的央企是扩张式的发展,虽然当时也强调层级不能超过3个,但很难做到。另外🏊🏽♀️,当时强调的是从指标上考虑多一些🦸♂️😳,而现在是要从资本上👱🏿♀️、从根本上来解决。
在2016年新一轮摸底清查工作中🙀,部分央企还呈现出不减反增的态势,组织层级扩张之病始终难以根治。今年5月20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张喜武在通报央企层级摸底情况时表示:“管理层级目前中央企业最多的有九级;法人层级个别企业达到了两位数。法人单位目前是41000多家。”
季晓南表示🚃,管理层级过多、法人链条过长🤵🏽♂️,势必造成央企机构臃肿👩⚕️𓀆,冗员问题加剧,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费用🙎🏼♀️,进而影响到央企的灵活性和竞争力,而且也加大了国有资产监管难度。
长效机制
至于痼疾的成因,季晓南认为🧖,从央企自身和主观方面来看,管理层级过多💬、法人链条过长是央企规模迅速做大🫵🏽、多元经营和推进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的结果🔑📀,同时也是完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的结果。
5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 要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这一目标和时间要求是在精确摸底、认真核实的基础上经讨论后提出来的,是有数据支撑的。”季晓南说🤹🏿。
在他看来,现有41000多家央企法人单位如果压减20%👬,共有8200多家📱,这个数据看起来不小👨🏻🦳🪒,但减去必须完成的“僵尸企业”🧟♂️,其余的通过央企之间的整合和内部结构性调整👩🏽💼,完成这一压减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季晓南认为🧖🏻,现在的关键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压缩央企层级的具体措施💁♂️。另外🧒🏼,压减层级不宜搞“一刀切”💅🏻。
张喜武对下一阶段“压减”工作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压减”,要站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的全局视野来抓“压减”,要作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压减”,要拿出敢于动真碰硬🎅🏻、确保砸实落靠的决心信心抓“压减”。
“‘压减’工作应以效益和产业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改革的深化,而不能停留在指标上,防止短期行为,避免短期压减带来的长期动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