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文件纷纷出台 改革试点全面推开 国企改革从“设计”迈向“施工”
改革正为国有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管……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强身健体,更显活力。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102户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26.7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1万亿元,盈利企业达96家👽,总体运营超出预期。
一年多来,国企改革“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从“设计”加速迈向“施工”——
2016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了7个专项配套文件🌟,国务院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36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及相关细则🗾,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
“十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多家央企启动市场化选聘管理层,10家企业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在全国展开🧜🏿♀️,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等5对10户大型央企重组整合……国企改革蹄疾步稳,扎实落地😷。目前,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已超过92%🦹🏽♂️🧡,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8%,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达到85家🤙,央企总数减少到102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雏形初现。
靠改革瘦身健体👏♉️,国企轻装上阵挑大梁——
管理层级多👶🏽、法人户数多,一直是国企的“老大难”问题🏄🏼♂️。改革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压减层级在所有央企全面推开。2016年,102家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93家企业法人总户数下降。仅中国远洋海运一家企业,就减少法人户数120多户。
去产能,国有企业要率先。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分流安置职工33126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分流安置职工41945人;完成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的处置和治理工作,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瘦身”是为了“强身”。压减助企业轻装上阵,成本费用持续下降🍏。2016年中央企业百元收入负担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5元🪓,宝武集团、中煤集团等14家企业成本费用同比下降超过10%。
改革不是叠床架屋📤,关键是要改出新机制——
央企投资,如何杜绝“乱投”👩🏼🍼、又如何让企业“敢投”💐👧🏿?2017年初,央企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出炉。负面清单把中央企业不能投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有了负面清单💂🏽♀️,监管部门就知道哪些投资要过问✊、哪些投资由企业自己决定。有了负面清单👼🏽,企业再不会“束手束脚”:负面清单里列出来的事项,别碰🗄;清单之外的,企业大可“天高任鸟飞”。负面清单制度只是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其中一项🙎🏼♀️。定制度、设标准👨🏻💻、划红线、防风险、强追责,国资监管突出“管资本”🪭,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必须想办法🍖、出实招,创造性地推动改革走向深入🔷。”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同志说🌲。据介绍👨👨👧,改革仍是今年国企发展的重头戏🍋🟩,国资委将全面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试点,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