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中国金融业当前有“脱实向虚”等六大风险值得关注🧏🏻。
陈文辉表示,当前金融业来存在事关行业方向的根本风险↙️,就是脱实向虚的风险。“金融业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就失去了盈利的基础,最后必然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只好由财政买单🧑🏻🦯➡️。”此外,金融业存在偏离主业的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忘记本源、偏离主业,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导致主业不主👦🏿🧏🏻、副业不副💃,有的甚至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种现象在金融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的甚至通过通道、表外等方式规避监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大的风险。”
陈文辉表示⛷,公司治理失效的风险也十分值得关注📴。“这是操作层面的重大风险。金融机构一张纸就可以换钱,有着很强的公共性和巨大的外部性。如果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公司治理就可能扭曲,内外部监督就会失效🧻🛌🏻,金融机构就容易被个别人实际操控,甚至沦为其实现私人利益的提款机或融资平台。一旦出现大的风险🧓,最后往往是由全社会来买单👩🏽🚒。”
陈文辉表示👨🏻🌾,此外💡,金融业还存在激进经营的风险👨👦。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9️⃣,就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在收益率上盲目攀比。 陈文辉称👨🏻🦰,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应引起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错配是正常的,也是利润的来源之一。但从实际来看,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走通道、加杠杆等方式,大大加剧了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人为加大了金融市场短钱长配、长钱短配的风险。最近➾,有一些做资管产品的搞资金池,隐藏很大的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偏离主业🧍♂️,激进经营,不注重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甚至挪用资金,最后就很有可能导致流动性的风险。”
陈文辉表示,在应对金融风险上🧏🏿♀️,既要把握基本规律,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更新观念☎️🧑🏿🚀、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首先,就是要真正地树立起实体经济的意识,还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切实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规范管理层职权😜🦪,坚持持续稳健的经营。
最后👌🏽,陈文辉说🍽:“要有效防控金融业面临的风险🟤,还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和改进监管。要通过补齐短板来健全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协调,实行严刑峻法,让监管长出虎牙利齿,真正负起责任来,一定要让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让他怕🙋🏽,才能让他打消投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