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风险⛑️、防控资产泡沫和去杠杆”成为今年金融系统监管的主旋律,而在监管重拳下,也有人士呼吁应避免暴力去杠杆🙍♀️。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近日召开的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闭门研讨会上指出,去杠杆要有一个过程,既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债务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泡沫👉🏿,也要合理把握去杠杆的节奏,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对经济增长的损害,避免去杠杆和缩表引发“债务-通缩”风险👞。
近几年⛸,伴随我国金融业的大发展🤜🏼🧑🏻🎨,部分金融机构借短贷长👱🏼,在金融市场不断加杠杆♥️,导致金融业杠杆率快速上升🕺。在此背景下,自去年开始,一行三会集体出动🐻❄️,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进行整治🎽,旨在去杠杆🕹。央行三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减少逆回购操作👩🏽🌾👤,同时,2017年的货币政策也被定调为稳健中性。除了货币政策之外,监管也趋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接连发布多项监管措施,对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以及资管行业等风险点进行治理🌀,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防控风险、防控资产泡沫和去杠杆,均是金融安全的主要内容与目的。而三会颁布的措施,也是保证金融安全的工具,同时也将去除商业银行中不合理杠杆以及乱象,将导致银行资产的缩表🐶。
伴随严监管而来的压力让市场产生担忧✋🏼,有关金融去杠杆的节奏问题也受到讨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指出,2017年以来,一行三会为控风险📣🦟、去杠杆,已密集出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多项政策,以压缩影子银行规模🧏♂️,降低金融机构杠杆。一行三会的监管政策叠加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升对于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会产生冲击。张明表示,如果一行三会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可能造成力度过猛,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金融风险。
一位银行人士指出,由货币政策收紧带来的通货紧缩在短期内对经济是个小的波动,但如果叠加上企业的高债务问题☎,则可能陷入费雪的“债务-通缩”陷阱,出现“生产者价格收缩-实际利率上升-负债恶化-经济进一步收缩”的恶性循环👨🏻🦯➡️,将经济拖入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