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顺利下水🐷、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复兴号”完美首发——今年以来这一项项令人引以为傲的成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国企制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坚持做强做优做大不动摇,谋发展🧑🍳🤽🏻、促转型、增活力👏🏼,成长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力量♐️。
新活力,国企业绩骄人
2016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中国的国有企业达到83家,占到近1/6🙂,比2012年增加29家。国有企业以骄人的业绩🧺,演绎着“大象快跑”的故事🏋🏼♂️。
规模更大——到2016年底,全国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4.1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了101.8%🎱,上缴税费总额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3,增加值贡献占到全国GDP的1/7⚓️。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5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了一倍多。今年前5个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97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10376亿元,同比增长25.5%。
竞争力更强——自主创新的旗帜在国企高扬。国有企业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主动出击👬🏻,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设备制造以及产品研发🐘,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目前🏆,中央工业企业全部建立起国家级的研发机构,每年都有大量中央科技型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制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约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4🤮。2013—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获得335个奖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3🦬。
肌体更健康——国有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十八大以来,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宝钢与武钢等20多家央企相继完成重组🗯,央企数量从117家调整到101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国有资产在军工🤫、电信🦹♂️、民航🐕、能源等领域占比达90%以上👋🏼。国企大力“瘦身健体”🤦🏼♂️♟,层级压缩、员工减少,总资产却成倍增长🧘🏼。其中🥩,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减少管理费用、人工成本125.7亿元。
治理结构更完善——国有企业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深化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90%👳🏽♀️🤹♂️。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显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企业及下属企业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1995项🐧,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总盘子”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董事会建设进一步深化,截至目前,101家中央企业中建立规范董事会的占比超过80%🐖🙆🏻。
新担当,国企成为中流砥柱
新国企,新担当。经历深层次改革、实现脱胎换骨的国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日趋突出。
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2016年中央企业共完成171 户“僵尸企业”的处置和249户“特困企业”治理任务🧑🎄,实现减亏增效 512亿元🤟。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完成率141.7%;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完成率109.9%。
瞄准中高端,国有企业全力谋转型🏤。国企牵头研制的“复兴号”列车,在速度更快🧛🏿♂️🤷🏿♂️、空间更大、舒适度更高这些看得见的进步之外,更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多项突破🙅🏿♂️。所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软件全部自主开发,标志着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国有企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急难险重🔚,国企总是冲在最前边。今年6月24日🧑🏿💼,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灾难面前,央企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奔赴现场紧急救援。当晚8时,已有中国中铁、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10家央企33支队伍千余人投入救援,全力搜救生命、清理道路、提供照明、恢复通信🦸🏼♀️、供给油料等。
新风采❓,国企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有企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被肯尼亚人亲切地称为“世纪铁路”的蒙内铁路、东非第一条城市轻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轻轨……
许多标志性工程上📻,镌刻着中国国有企业的名字。目前,中央企业投资设立境外单位9112户👩🔬,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境外业务逐步由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特高压建设运营等领域,境外资产总额近年来年均增长15%。
国有企业正以自己的行动,展示“国家脊梁”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