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尤艳馨对经济观察报透露🐺,预计2017年资金规模能达到500亿元左右🧃。截至目前,已下达390亿元👶🏿。主要围绕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环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建设等方面👰🏿♂️,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为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艳馨说:“2016年🧏🏻、2017年中央财政对环保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我们三个‘十条’出来之后,每年投资都在不断增加👩🏿🏫。”
三个“十条”分别是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以及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我认为,目前环保专项资金总的规模还有限,但是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多💆🏼♂️🧛🏼♂️,趋势是良好的。环境保护和专项治理是需要大力投入的,增加政府的投资本身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必要的举措,也是一个基础🫴🏻,今后政府应进一步扩大环保专项资金规模。”
环保投资蛋糕
近年来🕓,中国社会整体环保投资规模实现稳步增长🧍,环保投资这块“蛋糕”也在越做越大🫀。在“十二五”时期👰🏽♂️,全社会环保投资共4.17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92.8%👼🏽🏍,年均增长近10%🌉。2016年完成投资9220亿元左右🫲🏽🩸,较2015年增长4.7%。“十二五”期间政府环保投资共839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也达到了14.5%。其中中央的各项环保资金累计支出也将近18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40%左右。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累计环保财政支出突破4000亿,同比增长28%。《报告》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7万亿元以上,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超15%🧬🧑🏿🚀,到2020年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将达到50多家。
不过,李佐军告诉经济观察报🧲:“只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增加政府投资的同时,更要带动和引导更多的社会投资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环境污染的治理。”
今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和考核之年🚯。11月29日⬅️,在一次研讨会上👨🏼🦳,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前副总工程师兼大气部主任杨金田表示🚉,《大气十条》目标总体基本完成了💂🏼♂️,今年全国平均PM10和PM2.5达到了47微克/立方米和82微克/立方米,实现了30%多的下降。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央环保专项投资的大力支持。
尤艳馨对经济观察报说🧑🏿✈️,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已投入16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13个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其中60亿元专门用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2亿元👶,重点保障燃煤锅炉整治、散煤替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为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尤艳馨介绍📼,今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最多,达到272亿元,其余水污染防治85亿元、土壤污染防治65亿元😀、农村环境整治60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20亿元👩❤️👨。
据悉,“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16亿元,累计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50亿元🙋🏼♂️。
在优化环保投资结构方面🤦🏿,尤艳馨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央财政为支持三个“十条”确定的重点工程,加大了对大气⛎🧗♀️、水、土壤🫡、农村及山水林田湖等项目的支持,分类设立了大气专项、水专项🧑🏼🦲、土壤专项、农村环境整治专项以及重点生态修护和保护项目。
此外在优化项目资金分配上👞📣,环保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资金分配中要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主要是以因素法和竞争性立项为主。我们出台了专项资金激励措施的实施规定,对今年上半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区域给予奖励📕,不断优化相关管理机制。”尤艳馨说。
李佐军对经济观察报说,今后还需要创新一些融资的方式。环境治理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交易的问题😔,比如污染排放性交易等,这种市场化治理手段是可持续的手段,而且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更多的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环境治理的问题🙇🏽♀️。
环保部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近几年,环保部也在深入推进环保投资市场的改革🦸♀️。环保部出台了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联合财政部出台了推进PPP项目实施的一些意见🛌🏻,指导地方推进PPP的项目实施,推动建立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市场的机制⛱。
重建设💕、轻运行
不过,中央环保投资在安排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环保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尤艳馨认为🎻,一是环保投资总量离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二是环保投资效率不高;三是环保投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环保历史欠帐较多🧜🏻,投入规模和需求之间差距也较大😗。”尤艳馨对经济观察报说👌🏻,2016年环保投资占比约1.3%,相对较低。污染治理设施直投仅占一半左右。环保投资“重建设、轻运行”,缺乏后期运营维护资金投入,监管效果不大好👩🌾。另外👩🏼🏭,环保投资市场机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回报机制不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也不很健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很高💬🦡,现在也遇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尤艳馨认为🫔,环保投资力度还要加大,要强化落实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加大企业治污投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推进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以及资源产业整合投资回报机制创新❕。对于重点地区突出环境问题要集中资金加以解决,同时要建立绩效导向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李佐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还要提高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当前大家比较关心雾霾问题、黑臭水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等都是我们现在的短板😖,下一步都要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建立基于绩效的专项资金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开展常态化绩效评价,我们一直在研究☝🏼,希望能在整个工作中真正落地。”尤艳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