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虽然PPP在各领域的运用率逐年提高,但民营资本的参与度却并不理想。据市场机构统计,2014年以来已公示中标人的5718个PPP项目中,国有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比约为53.5%🤚🏿♦️,中标金额占比约为75.9%;而民营企业中标项目个数占比约为46.5%,中标金额占比约为24.1%🩷。
昨日,记者从荣邦瑞明旗下PPP有例数据平台了解到,该平台通过对2014年以来全国已成交的PPP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国有企业中标占有率最高的行业是轨道交通,占比约84%,其次是航道航运🅱️,占比约80%★,随后是高速公路,占比约65%🎙。
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上述三个领域的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因此地方政府在选择社会资本时,通常会把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而民营资本的资金实力相对国企来说较弱,在竞争上不具优势🧎♀️,这是导致民营资本虽然中标项目占比接近50%💘🟢,但资金规模占比仅为约25%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这些投资规模较大的领域🚨,央企和地方大型工程企业也确实比民营企业经验丰富👼🏻。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已有多个部委接连发文规范PPP发展,一方面是对已入库的存量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规项目🌞,另一方面,在收紧央企PPP项目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PPP🏋🏿♂️。
虽然政策的力挺让民营企业进入PPP领域多了更多可能,但在陈民看来,后续民营资本进入PPP领域还需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对于地方政府长期履约信用的担忧;二是地方政府在选择社会资本的环节,需要打破观念上的不平等,不设定过高的没有必要的“隐形门槛”条件🧎♂️;三是由于一些行业本身的市场化开放时间较短,对于有经验的民营企业的产生还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因此🍗,需要给民营企业一定的发展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