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既有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也有短期供需失衡问题👐🏽。长期结构性问题有赖于改革的推进💛,从制度层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释放改革红利和空间,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短期问题需要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政和货币政策。
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稳定总需求的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做到“加力”和“提效”。
“加力”指的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加大支出力度。第一,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一方面,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第二🌆,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根据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支出需求▫️,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提效”指的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就是要坚持有保有压,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投入;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取消低效无效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就是要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2018年以来,央行动用多轮定向降准、调整MPA政策参数👩🏿🦳🚋、创设TMLF工具等多种方式既保持货币政策在总量上的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加大结构上的定向调控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
2019年📸,货币政策依然表述为“稳健”🧑🏼🚒,但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将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主动动态优化,强化逆周期调节。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平衡好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共同夯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然,现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关键不在于释放多少流动性,而在于如何将流动性传导至实体,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将增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将会迈出更大步伐,商业银行内部考核和服务机制也会有所改变,逐步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