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后,31个省份的2018年经济年报也陆续揭晓🫰。
第一财经记者对各地统计局和公开公布的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2018年,共有13个省份经济总量超过了3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江苏两强突破9万亿元大关⭐️。
粤苏GDP差距再扩大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这也是第一经济大省广东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也迈过了9万亿元的门槛。2018年🛺,江苏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值得注意的是,自1989年广东经济总量登顶榜首以来,广东已在这个位置上坐了30年。且在2018年,粤苏经济总量的差距继续扩大。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广东2008年的GDP领先江苏0.58万亿元,其后7年差距逐年缩小,2015年为0.27万亿元。
但就在江苏连续7年追近广东后,2016年,广东对江苏的领先优势又重新扩大,GDP总量相差达0.34万亿元。2017年,广东领先江苏3978亿元🚴🏻,到2018年🙅🏽♀️,差距又扩大到4682亿元,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趋势。
广东领先优势的重新扩大,一方面在于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成效。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江苏原有的产业结构与广东有一定差异。广东原有的外向型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是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的外资,且以日用品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最大,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比较早🤷🏽,力度最大。这几年👷🏿,广东已经逐步走出调整的过程👨❤️👨,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走出比较快的步伐,重新焕发了活力。
相比之下👩🍼👩💻,江苏的外资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进入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尽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但近几年增速逐渐放缓,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另一方面,从城市结构来看🐶,广深作为两大一线城市📏,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更强🐠,现代服务业更为发达👇,对整个珠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服务和带动作用🧑🏻🦽。相比之下🌭,无论是苏州还是南京,江苏中心城市的服务带动作用都与广深有较大的差距。
南北分化明显
在粤苏之后💂🏿♀️,第三经济大省山东2018年GDP达76469.7亿元👩🍼。虽然在十多年前🖕,山东的经济总量曾超过江苏居第二位,但近年来⛱,其与粤苏两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目前🌒,山东与广东的差距超过了2万亿元,与江苏的差距也在1.6万亿元左右🤹♀️。
对山东来说,与前面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后面追兵的脚步却越来越近。第四经济大省浙江的经济总量虽然只有山东的73%,但2018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598.08亿元𓀃,增长11.1%🏩,超越山东跃居全国第四。其中🎂,税收增长了1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7%🥍🚶🏻♂️,财政收入质量较高。
浙江的主体税种增速都比较高,分析背后原因,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带动十分关键🙎🏽♂️。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生产总值的9.9%🌼,比重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同时,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产品、智能产品生产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17.6%,比工业总产值增速高6.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6.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山东与粤苏经济总量差距扩大,其财政收入又被浙江赶超🏞,恰恰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一个缩影🥹🧑🚒,即自2013年迄今,我国经济增长由“西快东慢”转变为“南快北慢”👴🏽,南北分化十分明显。
尤其是东北🎠🧖🏽♀️、华北的不少省份📳,经济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能源重化产业占比太大📊,2013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能源、原材料价格随之下行,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
目前🎓,经济增速较快的省份基本来自南方地区💄,增速前十名的省份中,除了位居第六的陕西之外,全部来自南方🪡。增速靠后的省份主要来自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例如增速排名后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都是来自东北和华北。
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认为,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的背后是传统产业与新经济之间的比拼🤞🎭,是开放创新快与慢的差别。这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双创领域也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即南北差距正在拉大♖,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
不过,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转型之后👱🏿♀️🚃,部分能源重化省份逐渐走出低谷📺📜,重新焕发活力。例如🦧,2018年,辽宁GDP增速位居东北三省首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三位🧑💼。
再比如,山西统计局分析指出,2012年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及山西省特殊产业结构的影响,山西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时期🐻❄️。2012~2016年👷🏼,山西GDP总量在12000亿元的平台上“徘徊”了五年🧧,在全国的位次也由第21位退至第24位🏉。
不过,近两年来,山西经济逐步企稳回升。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僵局”跃上了15000亿元台阶,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前移至第23位。2018年再次跃上了16000亿元台阶♔,上升至全国第22位。
贵州云南持续发力
2018年🧖🏻♂️🎢,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6.6%)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苟以勇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近年来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准确地把握了政策和时机🚵🏽,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在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又抓住了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会,抓住了产业发展的规律。
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支柱产业持续发力。全省煤电烟酒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合计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75.2%,比上年提高35.0个百分点📠;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合计利润比上年增长26.7%🙍,均比上年有所加快🚱。
在工业强省的同时,贵州还适时抓住了大数据发展的机会,同时大力发展烟酒茶🧖🏽♀️、旅游等产业𓀌👮🏽♂️。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7%。
同时,2018年贵州旅游业持续 “井喷”。全省旅游总人数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1%。
同处西南地区的云南经济增速也名列前茅🏏,达到8.9%,高于全国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8.8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957.44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424.82亿元,增长7.6%。可见,云南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动。
数据显示,去年云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其中,电力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对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拉动力💁🏽♀️。
从发展阶段来看,地处西南的云贵地区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镇化、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虽然云贵地区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期、中期,但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其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除了云贵,2018年🏄♀️,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江西、安徽和四川的经济增速也都达到或超过了8%,湖南和湖北的增速也都位居前十位🧑🏿🔬。
专家分析认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充足,优势十分明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承接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大量的产业转移落地🏂🏼🧑🎓,经济也随之高速增长。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