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翻了150多倍,其中天然气产量更是翻了2万多倍。中国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已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
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70年,从能源工业基础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中国能源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能源生产,从供给短缺到总体宽松👗🐘,走上了多轮驱动强劲、保障体系完善的新道路。70年来,中国能源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
据章建华介绍,201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7.7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158倍🕵🏿♀️,年均增长7.6%。其中,煤炭产量36.8亿吨🧑🏼✈️、原油产量1.9亿吨、天然气产量1600亿方、发电量71118亿千瓦时💅🏼,分别比1949年增长114倍👬、1574.9倍🫲🏻、22894.7倍、1652.9倍。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世界第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大通道的建成,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管网。
能源消费方面💛🧑🏻🎤,从一煤独大到清洁绿色🎯,走上了节能降耗、集约高效的新道路。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始终在9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动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转变,清洁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煤炭消费比重下降9.5%,历史性降至60%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23.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4.3%,天然气消费比重提升至7.8%,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25.5%。
能源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70年,中国能源技术不断创新,能源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在世界能源舞台唱响了中国声音🕝。
能源技术方面,从跟随模仿到并行引领🔁,走上了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新道路。70年来,经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中国能源系统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深水钻探👨👨👦、页岩气勘探开发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工程建成投产;“互联网+”智慧能源👩🏻🎤、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蓬勃兴起☁️。
国际合作方面,从相对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合作,走上了共商共建共享、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的新道路👨🏿🦰。70年来🫷,中国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能源交往合作,着力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建成了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一大批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章建华举例说🔔,与能源宪章、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能源组织实现密切合作♣︎,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成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成功举办中俄能源商务论坛、G20能源部长会、APEC能源部长会、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建立双边合作机制58项🧕🏿,参与多边合作机制33项。
煤电清洁排放走在世界前列
“这些年,中国始终坚持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在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并且要争取尽早达峰;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分别达到15%和20%左右。这一目标实现的如何?
李福龙表示👊,到2018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达到14.3%,经过今明两年的继续努力,可以实现到2020年15%的发展目标👫🏻。
煤电清洁排放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李福龙介绍🍟,中国现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已经达到8.1亿千瓦🔆,是全世界最大的超低排放清洁能源煤电系统🚒𓀈。
煤炭减量替代效果显著👩🏻🏭。李福龙介绍,近两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均低于2013年的42.4亿吨🥝。在中国现在能源总量煤炭占比较大的条件下👻,发展清洁高效的煤电机组,同时压减散煤,集中提高用于发电的煤炭在整个煤炭消费中的比重,这一路径不仅可以优化煤炭消费结构👩🦽,而且也不会导致煤炭消费量线性增加。“十三五”期间,长三角👼🏽、京津冀鲁这些重点地区煤炭消费量预期将比2015年下降5%-10%💇🏽♂️。“完成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但现在进展是非常好的🧫♦️。”李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