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区块链技术来打造雄安品牌。”从5月8日召开的2021雄安服务高峰论坛上获悉,今年起,雄安新区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引用,推动雄安服务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使雄安新区能够在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方面走在前列。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各类服务🏊🏽♂️,把雄安政务服务推向一个平台化的开放服务
“雄安新区将建设数字智能之城🧑🏿🦰,而区块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协议,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手段🦹🏿。”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李军告诉记者💛。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
目前,雄安新区已经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医疗机构以及企业总部向新区疏解工作已经启动😡。这对打造雄安服务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雄安新区结合数字化改革趋势提出打造以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全新服务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与目前一般城市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服务不同🧙🏽♂️,运用区块链技术多中心化☝🏽👨🦼➡️、开放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等技术特点🎣,雄安政府服务将呈现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全面等服务特征。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认为,在助推行政审批等服务方面,雄安区块链技术服务将在五个方面提供创新服务——
提供更靠前的服务,因为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可信的数据🤾🏻♂️,过去我们一般城市提供服务都是被动应答🚊,而有了区块链可信数据以后,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更精准服务,可以靠前服务。提供更深度的服务🧑🏿🎤👱🏽♀️、全方位服务🧗♂️,在区块链汇聚可信数据基础上🏌🏿,将信用评级、增值服务🚍、个人信贷征信服务融进这个系统👴🎅🏼。提供更尊重隐私的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企业数据🤹🏽🌒。提供供给侧改革的服务👨🏼⚖️,改变需求响应式服务,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供给式服务。提供平台化的开放服务,将会使雄安服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用区块链技术来打造雄安服务品牌🕵🏻,是提高服务质量𓀎、改善雄安服务一个最重要的抓手。
吴海军表示,该模式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主动、精准的服务,也为实践探索创新政府治理体制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供雄安样本💇。
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业主单位对农民工工资及时准确支付
如何从源头治理🧚🏼♀️、过程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解决农民工欠薪难题🏋🏿♀️?
雄安新区在应用区块链管理工程资金的基础上👮🏻♂️,设立建设者工资保障金,采用“双保险”方法保障建设者劳动报酬权益,从源头上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雄安工程建设资金区块链信息系统🧛🏼🔞,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业主单位对建设单位农民工工资及时准确支付,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保障了雄安质量、廉洁雄安建设🕵🏼,是项目资金支付的重大创新,也是打造雄安服务品牌的一项重要内容🤸。”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孟宏伟表示✨。
近日,雄安工程建设资金区块链信息系统正式公布,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项目资金支付中🐣,开启了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数据显示,目前雄安已开工的重点项目中,通过该系统链上支付的超过80%👨❤️💋👨。累计支付金额已超过100亿元,服务企业1200余家。
孟宏伟介绍👩🏻,工程建设资金区块链信息系统是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特点深度运用的一个典型案例,系统通过项目信息的整合及链上存储,使合同—要件—支付相关联👙,达到汇聚数据的目的👨🏿🚀,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驱动资金申请和资金支付🎈,实现工程建设资金从业主到总、分包单位的及时准确拨付。该系统建立了自业主单位到劳务工人的完整支付链条🎺,采用智能合约的穿透式支付建设者工资,切实保护了农民工权益。
通过区块链将跨部门串行审批变为多部门并行审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透明审批
4月29日,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前期部负责人张智迪来到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办理项目施工许可证。根据新区“一会三函”审批模式,用“三函”来领取施工许可证,当天申请,证件就可取出来。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令张智迪感触最深的就是🧑🏼🦳,不再需要提交纸质资料,省去了来回跑办的精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全力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一网通办、一秒审批”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日办结”“全流程电子化”等特色服务也让前来新区办理业务的群众和企业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幸福感。
据了解,项目审批是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但建设项目审批面临着数量多、信息不对称⛎、数据结构化程度不高以及审批难、服务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区研发了雄安新区项目审批区块链系统。
作为首个内生式区块链政务应用🤷🏿,雄安新区项目审批区块链系统是以数字化驱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创新。河北雄安火树科技有限公司CEO唐聪介绍,该系统打通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推动了“一会三函”审批流程与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深度融合👱🏼,完成了项目可研⚂、设计🌳、概算及审批信息的数字化、数据化,以数据驱动,通过区块链将跨部门串行审批变为多部门并行审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透明审批🦵🏿,进一步消除审批部门“不作为”和“慢作为”现象,提高项目审批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感知。
据介绍🎁,系统是审批制度改革的示范项目,是雄安政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会三函’是制度,区块链是技术。二者有机结合便可实现提升服务的效果👨🏻🎨。”唐聪表示,系统对已有项目审批制度进行优化,运用区块链构建一系列平行节点🧖,将涉及各部门串联做成并行,项目各个审批流程项目并行,从前期工作函到可研的批复,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在线完成。最重要的是,还可实现进度跟踪👫🏻,方便数据追溯和统计💃🏿。
下一步,新区还将继续加大区块链技术在审批🐴、评审📪🕜、支付🦚、税收等政府服务中的应用,深入推动“不见面服务,链上服务”,为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增强各类要素集聚能力、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水平的政务服务助力打造新区优良营商环境🦦,为未来之城建设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