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对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预期逐渐升温。8月25日为全国低碳日,8月23日至29日为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专家预计,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以定向再贷款等形式亮相。
中长期结构性工具助力经济转型
监管部门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央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有望加速。“碳减排支持工具呼之欲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据央行介绍,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优惠利率融资,精准直达支持绿色发展🤙🏊🏻♂️,并撬动社会资金促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可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有观点认为,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或起到“定向降息”作用⚅🌈。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很可能跨越多个经济周期🤑。在此期间,碳减排支持工具可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宣示效应,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支持工具具备中长期以及调结构的基本属性🚟,不宜简单地将其视为短期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手段🗺。
何种形式亮相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对碳减排支持工具将以何种方式亮相颇为关心🥈。专家认为,相比绿色MLF,采用再贷款形式的可能性更大。
董希淼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与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类似,即向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定向提供低成本资金🚭,要求金融机构为节能环保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的金融支持,比如绿色再贷款。
明明介绍,上半年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表示,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从今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特点描述看,有较大概率采用绿色专项再贷款形式。”他说。
一般来说🖥,再贷款类工具与其支持的银行贷款紧密联系🥠🧝🏿♀️,容易实现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的要求。张旭表示,再贷款类工具所覆盖机构范围较MLF类工具更广泛,资金投放更精准🔹🌭,机制更灵活❎。如果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再贷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具有一些相似之处。
信贷投放料挂钩碳减排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抓住契机👹,根据支持工具的特性🛣,将信贷投放与企业的碳减排能力挂钩。
董希淼认为🏌🏿♂️,金融机构应以碳减排工具推出为契机,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用足用好低成本资金,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和引导,正确处理短期和长期关系,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项目、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发展体系,在绿色发展中获得新的市场机会🚉。
针对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等特点,董希淼表示🚴🏼♀️,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做到公开透明🧟♀️,即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工具资金的信贷投向🥗、取得成效要及时准确披露🧏👨🏻🍳,并接受包括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内的各方监督🍟,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银行信贷应与企业碳减排能力挂钩👩🏻🍼🫢,加强信息披露和第三方验证等方面要求🧍🏻。”明明强调,与碳减排能力挂钩的信贷产品🧚♂️,典型设计思路是将授信规模和授信利率与企业减排绩效挂钩🕵🏻。如何对碳减排绩效做出合理🏈、公正的评判至关重要,这既需要企业本身增强信息披露质量,也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有公信力的评估核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