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一)“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机不容发。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布局面临重大机遇。
(三)《实施方案》是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𓀉、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纲挈领指明了新型储能发展方向,要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本次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旨在把握“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开局☣️。
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和政策亮点
《实施方案》分为八大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六项重点任务分别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一)总体要求。一是指导思想中明确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稳中求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二是基本原则中充分体现了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主导、以机制为保障👩🏼✈️、以安全为底线的发展思路🤷🏻♀️🤦♀️,明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创新引领、示范先行,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立足安全🫴🏻、规范管理四项发展原则。三是在发展目标中🧑🎓,更注重通过支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健全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措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构建以需求为导向𓀀👨🏿🎨,以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价值为目标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实施方案》聚焦六大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一是注重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实施方案》对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加强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从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三个层面部署集中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提出研发储备技术方向,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同时兼顾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以“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新型储能学科建设和复合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绿色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充分释放平台、人才、资本的创新活力🧑🍳,增加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路线、不同时间尺度技术和各类应用场景🧴👑,以稳步推进、分批实施的原则推动先进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技术的创新示范,以工程实践加速技术迭代和更新🎈,促进成本下降🏊🏼♂️;推动重点区域开展区域性储能示范区建设🧑🏼🔬,结合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制定差异化政策👨💻,在一些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改革走在前的地区实现重点突破。结合新型储能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实际,《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在新型储能发展工作中,坚持“示范先行”原则🔆🦅,避免“一刀切”上规模🧵🧎🏻♂️➡️,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健全市场体系和政策机制方面的试点示范。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完善储能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以规模化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优化新型储能建设布局👨🏼🏭,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在电源侧💇🏼🧔🏽,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以新型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促进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通过合理配置储能提升煤电等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在电网侧,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在关键节点配置储能提高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站址走廊资源紧张等地区延缓和替代输变电设施投资,在电网薄弱区域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围绕重要电力用户提升系统应急保障能力。在用户侧,灵活多样地配置新型储能支撑分布式供能系统建设🚵♂️、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用能服务🏃🏻♀️、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同时,推动储能多元化创新应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跨领域融合发展👨🏼🦳⌚️,拓展多种储能形式应用👨🏼。
四是强调以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完善与新型储能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为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破除体制障碍。面向新型储能发展需求和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分类施策、稳步推进推动新型储能成本合理疏导🦸🏿♀️。对发挥系统调峰作用的新型储能,经调峰电源能力认定后,参照抽水蓄能管理并享受同样的价格政策。努力拓宽新型储能收益渠道👳♂️,助力规模化发展。拓展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储能聚合等商业模式应用,聚焦系统价值🍬、挖掘商业价值,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建设新型储能项目。
五是着力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强化标准的规范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完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安全相关标准💂🏿,开展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制修订🍊。要求加快建立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安全风险防范。鼓励各地加大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强化安全风险防范👨🏿💻,规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
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竞争优势。《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新型储能领域国际能源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三)保障措施🍳。为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地🤴👩🏿🚒,提出系列具体保障措施。在协调保障方面,提出建立包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有关部门的多部门协调机制👸🏻,做好与各项规模统筹衔接👨👨👧👦🧑🏻🦽;在行业管理方面,提出建设国家级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开展实施方案各项重点任务监测,提升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责任落实方面👃🏿,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编制新型储能发展方案,明确各项任务进度和考核机制🏌️♀️。同时,国家能源局根据监督评估情况✍️,适时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