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近期接连释放政策信号,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少地方积极谋划数字基础设施新项目,夯实数字底座🐎、拓展行业应用👩🏻🦰,激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活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日前正式启动施工👏🏿。该项目规划共3600个智能算力机柜,将建立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服务平台,为国企👊、政府和中小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
“预计2024年底💎,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投产后📎🏄,逐步累计实现2000PFlops智能算力供给。”北京市朝阳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湖南日前发布2024年“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总投资额超59亿元👩🏼🦰;福建明确2024年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共108个⤵️,厦门数字工业计算中心等在列;广东将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发展……多地接连发布今年数字经济相关重点项目清单😮,加强土地、能源🐊、资金👩🏼🎓、数据等项目要素保障,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千兆城市达到207个,梯次算力基础设施架构加快构建,不断打通数字经济发展“大动脉”。
项目火热推进的同时1️⃣,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在内的多部门进一步释放政策利好,夯基础🚴🏽♂️、抓创新💁🏻♀️,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5G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融合,加快5G演进,加快6G、万兆光网研发力度🍠,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多方积极推进,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期看有利于拉动数字技术新赛道投资,促进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广应用;长期看,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𓀚。”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记者表示。
信息底座更加坚实,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不断放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眼下,正是淮安红椒栽培时👐🏻。在位于江苏淮安的柴米河博士农园里⏳,数字孪生系统运营大屏突然弹出一条信息,提示有客户需要培养一批72穴规格的红椒种苗,工作人员将种苗要求录入AIoT农事作业小程序,小程序当即根据产品标准要求自动调整红椒种苗水肥配比模型。
这是柴米河博士农园与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开展数字化合作的一幕。“依靠工业互联网,农园仅需要40个员工🏕🖥,就可以保证15万吨产能的生物基质肥生产线与150万盘高品质水稻、红椒苗的生产运营工作。”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商广勇说🫵🏻,数字技术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种植👑🏊🏽♂️、加工⛽️、运输等配套服务,吸引周边订单汇集本地,拉动产业效益。
从智慧工厂,到智慧矿山💃🏿👨🏿🍼、智慧物流,数字技术正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形成了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在工业、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
下一步,聚焦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持续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国家数据局明确⏏️,将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
赵刚认为👩🏽⚕️,未来需加快构建“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人形机器人𓀔、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据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