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首要措施即实施跨区送电项目🌼🏅。彼时🧑🧒🧒💇🏽,业内人士认为,这暗藏着特高压建设提速的积极信息。
随后的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提出要发展特高压及核电等清洁能源👩🏽🦲。这也是特高压首次获得中央高层公开表态肯定😵。
而在6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限期实施改造升级🧟,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
根据中国电力规划总院的一份特高压方案,12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要将内蒙、山西🎅🏼、陕西和云南等地的电力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输送,用以解决这些区域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和雾霾问题,涉及投资超过2000亿元。
正是在这12条跨区送电通道中,包括了国家电网[微博]公司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根据特高压投资,设备约占投资45%🅰️,变压器占设备投资约30%、GIS约占25%🧀、互感器约占10%的粗略计算🙆🏻♀️👰🏼♀️,上述8条特高压线路投资额约为1500亿元🧑🧑🧒❤️。
这8条特高压线路分别为,锡盟-山东↘️、榆横-山东、淮南-南京-上海、蒙西-天津4条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线路➿,以及内蒙古上海庙-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山西-江苏4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
此后,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上述电力规划通道。而根据随之明确的线路投运时间表🫶🏼,我国计划于2016年投运“1交1直”特高压工程;2017年投运“3交3直”特高压工程。这意味着,8条特高压有望在今👨🏻🎨、明两年全部开工建设,于2017年年底前全部投运👨🏻🔧⚀。
由此看来,2014年无疑是特高压的“春天”🐵。
自2004年年底国家电网明确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的重大战略构想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2013年🚶♀️,“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4年𓀚,国家电网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送出工程🚴🏼🕵🏿,特高压正式走出国门🙏🏽🐺。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已分别安全运行超过5年和3年半🤷🏻♂️。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2交3直”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已超过1600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在技术👩🏼🔬、实践上的积淀外,我国日趋严峻的环保问题🍶,也成为特高压发展的有效推手。目前🐝,通过加快特高压输电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共识。业内普遍认为🪯,发展特高压,实施远距离输电,控制东中部地区燃煤机组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据研究显示,即将开工的12条输电通道将可为未来东中部每年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降低PM2.5浓度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