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武汉某大型超市内混入了转基因大米,一经曝光,将本来已颇多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再一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世界各国目前在转基因食品标识上的政策是什么?我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访谈栏目时,对欧美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进行了解读🫄,并指出我国应加强标识制度的管理和宣传,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美国:自愿标识政策 受到公众赞成
“美国现在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最大国家🪦👧,甜菜100%是转基因,大豆(4504, -26.00, -0.57%)95%以上是转基因,并且可以直接食用。”据罗云波介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在转基因产品上采取“自愿标识”制度🎞,即是否标识由产品生产厂家自行决定,政府并不做硬性规定☝🏼。
据国际食品信息理事会委托的调查显示💆🏽♂️,63%美国成年人赞成FDA的转基因自愿标识政策🧑🏿⚖️,认为“准确的技术信息对于促进明智的食品选择很重要👝。”
除美国以外,阿根廷、加拿大等转基因种植出口国多采取转基因产品“自愿标识”原则。
欧盟日本🕵️♀️:定量标识 但含量难达规定值
世界上共有64个国家立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主要为欧盟成员国🙆🏽♀️、日本、印度等转基因进口国。
“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0.9%的产品需要进行标识😝,而实际上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沧海一粟,很难达到规定的含量,所以达不到的也不标。”罗云波指出,“实际上欧盟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比我国丰富得多🤏🏻,他们可以种转基因玉米(2385, -1.00, -0.04%)等主粮👺,而我国只能种木瓜和棉花(14465, 45.00, 0.31%)。”
他表示,日本在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上有“豁免政策”,即转基因成分含量低于原材料的5%就可不做标识。据日本《朝日新闻》推测,日本年进口3000万吨谷物中🌬👴🏻,约1700万吨来自转基因作物。“我去日本考察🦦,问对方食品监管的人:你们进口那么多转基因大豆都去哪里了🏄🏽♂️?对方说都榨油、做酱油去了,含量达不到5%🤱🏻,所以不用标。”
在中国 "非转基因"产品已经成了营销噱头
目前我国实施按目录🤚🏼、定性🧲7️⃣、强制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我们对五大类17种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这又称为‘列表制’🫶,有一些产品例如木瓜不在列表中的,就可以不标识👩🏻🦼➡️。”罗云波说,“这些标识出的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销售,前提就是食用没有安全问题🏋️♀️。”
他也指出💇🏽♀️,现在国内市场中有部分产品标出“非转基因”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这实际上是个商业噱头行为。“比如说某品牌打出‘非转基因花生油’🚶,其实全世界根本没有转基因花生,哪里来的‘非转基因花生’说法🧑🏻🦽?这是对老百姓的耍弄。”
“政府应该针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对公众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可加强对于市场上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能力。”罗云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