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微博]已经下发文件🤦🏻,从2015年起将调整存款统计口径🧙🏼,将原属于同业存款项下的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专家普遍认为🫖🏜,此举增强了银行的信贷能力⁉️,释放了一定流动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此次调整口径🚶➡️,是央行针对金融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和创新而进行的对监管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尽管央行至今尚未公布相关文件,但已有多家媒体表示从商业银行等渠道证实央行已经下发文件。“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的文件26日就传达到银行了,将原属于同业存款项下存款纳入各项存款范围😋,其中包括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类及交易结算类存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等👨🏻🦲。”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透露。据了解,文件同时规定👨👦👦,上述存款应计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为零🤏🏽。这意味着货币基金存款暂时不需要缴纳准备金🔏。
曾刚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这一文件实际上是两个政策©️,一是把原来不在一般性存款范围之内的同业存款以及其他部分存款,纳入到存款的范畴。二是决定目前对这部分存款暂时不收法定存款准备金。
曾刚认为👷🏿,这一举措主要是一个制度性调整,是对监管制度的完善👶🏼。“因为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很快,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加速以后,银行以外的其他负债增长很快,对存款形成了很大的分流。原来存款占银行的负债比率有点高💁🏻♂️,现在慢慢开始下降了👳🏿♂️。”他说,“其实就是把银行负债多元化的情况反映出来,就是对监管指标进行调整。它原来可能不算作一般性存款的负债,但实际上它的性质和流动性与传统负债很相近的,纳入到口径里来。”
他指出,不管是从贷存比的角度看🧓🌝,还是从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整体流动性的角度看,它其实都是在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变化,在适应银行负债创新的变化,从而进行的制度性调整🦵🏿。“就是把更多的创新工具纳入到监管的范畴中来👱🏼♂️。”
对于文件规定“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为零”👨🏻🏫,曾刚表示,这是在长期制度变革中🧑🧒,根据当前时点所需而做出的政策调整🦓。
他解释说👩🏽🎤👸,如果把纳入进来的这部分存款当成一般存款看待,收取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话𓀗,实际上将会成为对银行的紧缩政策✷。“因为本来这些存款是不交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如果纳入进来以后🙇🏻♀️,它利率成本本来就比其他的存款要高,再对它征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话,意味着银行要追加付出新的成本。那么,银行的资金可能会更少♝,实际就上成了紧缩政策👩🏼🔬。”
曾刚指出🌴👩🏼🏭,从长期来看,这是一项完善统计的制度和口径🤹;从短期来看,在当前实体经济相对较弱、亟需银行增加信贷以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暂时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为0,可以避免这一调整过程给银行产生负面的影响🎥👩🏽🦱。从客观上讲,还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能力。“这就是这两天很多人认为这一文件是变相降准的原因🧑⚖️,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夸张®️。但它所产生的客观后果是:尽管没有追加新的流动性,但是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能力。”
对此👩🏼🍼,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微博]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在存款和贷款挂钩的情况下,现在存款少⚓️,贷款也就少了。所以这样可以释放一些流动性。”
不过🧎,文件既然表述将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那么就有变动的可能。对此,曹凤岐认为,央行可能先将其纳入范围,观察一段时间。“这可能是一个暂时的情况⚠️。如果要纳入🦪,那肯定就要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做了。这是一个暂时的情况,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曾刚则认为,这是在长期制度变革中🏃🏻♂️➡️,根据当下经济实际需要而制定出的标准,从长期趋势上看,有可能会提高,但短期还看不到这种情况。“未来随着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变化,如果实体经济已经向好了,而且金融层面比较宽松的时候,这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是要提高的。当然短期内是看不到这个情况的。但从趋势上来看,当到了那个节点的时候,它有可能会提高。”曾刚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