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专家认为,数据表明实体经济在调整中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而在此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再度成为新的一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提法尤为引人关注。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2015年宏观经济条件在几个方面都可能比过去更加复杂,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稳健的基调🂠,但具体政策工具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运用,要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2015年GDP或放缓至7.1% 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减速
由马骏牵头的预测小组最近在《人民银行[微博]工作论文》栏目发表了对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假设条件下🙆♀️,马骏预测,我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14年的7.4%略微放缓至2015年的7.1%。
判断依据主要有:
内需方面🧝🏽:预计国内消费增速保持平稳🙎🏼♀️,各项结构性改革措施的效果也将推动服务业、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的较快增长。但是🕧,受前期商品房销售疲软的影响,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减速,高污染、高耗能和低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增长也将持续低迷。综合判断,2015年投资减速将是GDP增速继续放缓的主要原因;
外需方面:预计2015年我国出口将增长比2014年略有加速。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发达国家的经济回暖👷🏼,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将改善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第二,政府采取的各项稳定外贸举措也将有助于外贸增长👩🏿💼。
在结构转型方面:预计各项改革措施对促进结构调整的效果将在2015年逐步显现。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上升,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民生支出、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等将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有所增强。
2015年对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宏观经济条件在几个方面都可能比过去更加复杂,因此对稳健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把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充分考虑到GDP增长速度与就业情况的走势可能继续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在多数国家的经济周期的大部分阶段,如果经济增长减速,一般会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但是🙋🏽♂️,近年来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和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的快速上升,出现了GDP增长减速同时失业率下降的情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趋势性,估计2015年GDP增长即使略有减速,我国的就业情况也不会明显恶化。在未来的宏观调控决策中,保持合理稳定的就业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会给2015年通胀走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在过去半年内下降了40%多,从短期来看会对国内的物价涨幅造成下行压力,但中期的走势将受到地缘政治♻️、供给反应、国际和国内产出缺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确定性较大👨🏽🔬👨🦱。另外👕,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石油价格下降对我国(作为一个石油的净进口国)的实体经济有拉动作用🚵🏽♀️,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还不好说💒。历史上许多经济学家的估计事后看来高估了石油价格的作用。
第三👩🏻🎤📹,最近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的销售有所回暖,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销售和投资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的复苏能否持续,及其对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总的来看🧚♀️,2015年的货币政策必须坚持稳健的基调,但具体政策工具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运用。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要求,既要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加强预调微调,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杠杆水平,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