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抓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改革大幕即将开启🃏。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将侧重于新能源🥖、环境保护、城市改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由此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基本建设投资的持续增长🌕👱🏼♀️。基本建设市场的良好发展对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重要环节的工程造价咨询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应抓住有利时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转型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相随,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规范的过程,在工程建设领域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相对滞后,还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老革命”遇上新问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现状盘点
1🧑🎤、行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造成市场混乱
据统计,2013年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注册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6720家,分别由31个省🤍、市、自治区和铁路等25个部门归口管理,其中从事专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为2273家🤜🏽,仅占34%,兼营工程造价的咨询企业达到了4357家🦻🏽🧑🏽💼,占比达到了66%。此类兼营造价咨询企业大多是会计师事务所🤜🏻、勘察设计院⛽️、工程监理公司等,造价业务只是由其下属的一个部门负责。各级各部门政府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体系严重影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此外地方行业协会自办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
2、市场保护严重,行业竞争不合理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接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应当自承接业务之日起30日内到建设工程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该规定实质上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此外,工程造价咨询业被细分为多个专业,各专业都有其主管机构,每个主管机构又设置相应的资质认证和准入门槛🧗🏼,且各主管机构间互不承认资质认定,这就形成了专业保护。
由于竞争激烈导致企业所获得的报酬很低👰🏼♂️,在利益的驱动下,多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重点放在承接业务和疏通关系上,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接到项目就好,企业陷入以压低价格、互相诋毁、争相给予回扣等方式来争夺业务的恶性循环之中。个别企业的人员一味迎合委托方的意愿,弄虚作假🕵🏻♂️,以致法律纠纷不断。另外,有的咨询单位为了抢占市场,利用盘根错节的行政权力承接业务,造成多数业务量被一两家垄断🤏🏽🐱,难以形成合理竞争🧶,同时这种竞争乱象也造成腐败的滋生蔓延。
3🪩、组织形式固化不利于企业规模化发展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出资人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出资人总人数的60%,且其出资额不低于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60%”🧜🏿♀️,主管部门要求企业采用合伙制,这就限制了国有背景企业的进入🔷,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业企业规模都偏小,整体实力较弱。根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6630家,2013 增长到6720家,尽管数量较多,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规模仍偏小。2012年末,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351.6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仅530万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19014人,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62002人🧑🧒🧒,造价员85291人🍚,平均每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仅33人🦹🏻,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9.4人、造价员12.9人。
新发展还需新思维——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前景预判
1🧑🏽🍼、管理主体社会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政府👨👧,政府干涉严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企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因此,应合理界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管理中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社会组织能完成的🧑🏻🍼🦬,交给社会组织来做;社会组织不能完成的,政府才需介入。
行业协会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角色由管理者向监管者转变,行业协会更多履行管理职能🧜🏿♂️🧜🏽♂️,主要从事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如资质审批🐝、资格认证、行业自律🧃、资质年检等。实现管理重点由管企业、管资质转移到管人员☔️🪒、管质量上来,从根本上约束行业从业活动🧛♂️,保证行业良性发展。
2🖤、行业管理市场化和一体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工程造价咨询领域要打破专业壁垒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全面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政府应当从更高层次上进行统筹规划,调整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重新划分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将原来分散的行业管理权归口集中于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咨询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打破专业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的专业统一由行业协会管理,取消各专业之间的准入限制,打破专业壁垒;取消异地开展业务备案制度👩👧👦,打破地域壁垒📩。
3、行业发展信息化
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构建以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为制度依据,以工程造价标准规范和工程计价定额为核心内容,以工程造价信息为服务手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近年来💚,以BIM技术、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快速推广应用,这势必给工程造价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只有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需要积极转变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涵盖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全部内容、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实现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的行业管理。
4、业务领域扩大化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编制工程量清单𓀉🐶、招标标底和竣工结算审核上🧑🏻🌾🧏🏻♂️。但随着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工程造价已逐步渗透到招投标领域,参与标底的编制和投标报价的编制🧧。仅侧重于事后核算🧑🦲,这导致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经营范围较窄👳🏻、业务量较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从国际工程造价咨询业提供的服务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范围贯穿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已走向集成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突破了以造价业务为核心的狭义服务范围🛀🏽🙇🏻♀️,而向融资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服务领域延伸🏋🏼♂️。因此,未来我国工程造价咨询的重点应由施工阶段变为建设期全过程🖋,从“编制概预算、审核结算”等服务方式向以“以增值为目的全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的服务方式过度。
5、企业经营规模化和国际化
目前,我国造价咨询企业数量庞大,行业集中度非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有一批大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承担高端项目,以扩大行业整体影响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的兼并重组,大规模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具备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实力,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已有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进行投资与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金融、保险👱🏼、造价咨询中介服务的共同跟进🆒,也催生了对造价咨询企业“走出国门”的需求🤸。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更倾向于选择国内工程造价机构。目前,国内企业已通过承揽对外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拓国外市场,但其采用的计价依据等还主要参考国内规定,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化要求,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行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造价咨询企业要紧跟改革步伐,审时度势🧫、提前谋划,通过内涵提高和外延扩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