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到“前几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说‘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看到这里𓀏🫅🏽,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中国发展机器人产业既顺应从“制造”向“智造”升级转变的发展潮流,也符合经济在社会老龄化、劳动力逐渐短缺大背景下的切实发展需要。本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社科院专家称中国劳动力人口从2015年开始年均减少近400万,所谓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已成不可回头的趋势。国内劳动力的急速减少与国家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需求形成了矛盾,随着近几年国内人工成本的提高,许多外资企业都逐渐选择将制造工厂迁出中国,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而一个国家如果过度缺少制造业🧑🏻🦰,则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利用高端的自动化生产把制造业带回美国🙆🏻,而中国也应该通过利用高端装备制造阻止制造业的迁出。
如今大部分珠三角工厂的用工情况,让老板们非常头疼。大部分90后工人都在过着打工旅行式的生活,即到一个地区旅行生活三个月到半年,在这期间他们到工厂打工,利用工资作为生活费,当他们觉得自己对这个城市已经基本了解,便会离开到下一个城市继续打工旅行。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珠三角的工人中并不罕见👣🙅🏿♂️,这也给工厂的招工和正常生产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在一些华东地区的工厂,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诸如搬运、筛检这些体力劳动量大或者机械式的无趣工作👨🦽➡️。随着人们身体健康意识增加,化工厂的招工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在一些化肥厂⛹️♂️,由于化肥对于身体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类似搬运的工作根本招不到年轻人。这些工厂就只好用5000-6000元的高月薪聘用40-50岁左右的男性工人🌴。加上各种福利和保险,工厂一年平均在每一名工人身上的支出,超过了10万元。而老板们最好祈祷员工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不要发生意外,不然多达几十万元的赔偿就在所难免了💁🏽。而一套可以代替3-4名员工的机器人生产线😘,其价格也不过50-60万。
机器人稳定、高效、不会因为长期工作产生厌烦情绪,更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烦恼影响工作🪚。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24个小时🎷,而不会向老板们索要加班费🆔、夜班费。也不会因为发生意外向工厂索赔👥,尽管机器人不会因为疲倦或疏忽而发生意外。
目前国内存在着劳动力结构性供需矛盾👲🏻,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工资水平已经达到月薪2500-3000多元🛠,远远高于越南和印度🚕,并且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而机器人的价格却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机器人市场开始大规模增长🦹。
机器人第一个作用是取代人工,人可以不再干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二是提高效率〽️,机器人效率高。三是保证产品质量🐬。人不愿意做的事机器人可以做♑️,人做不到的事机器人可以做🧑🏿🌾,人做得到的事机器人可以做得更好。
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仅为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德国的三分之一🧔🏻♂️🛣。日本安川的总经理水谷春林说🦈,中国市场需求数量会大大超过美国、日本等很多工业国,只是时间问题,2012年中国市场销量在28000台左右,今年会有3万台,未来10-20年中,每年需求总量至少呈25%以上的增长🍣。目前中国机器人使用数量还是很少👍,制造业每万名工人当中,应用机器人日本有300多台,中国也就10几台。所以机器人潜在市场非常巨大,应用之后会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
国内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国内机器人制造商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比如自主研发能力落后;控制器、精密的检修仪器等关键产业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虽然国内已经有超过1000家机器人集成商。对于高技术机器人🧚🏽,比如焊接流水线,汽车零部件加工🏇🏻、车身焊接🤵🏽,这些不是一般的集成商可以搞定的。一是机器人本体,二是机器人系统,技术门槛很高,很多公司有钱未必能够做得出来。另一方面🥅,中国机器人制造所需的关键零部件电动机👨🏻🎓,通常向日本安川、日本三洋等企业采购;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大部分则是向安川采购;关键零部件减速器,很大部分也是向日本减速器生产商购买。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大都集中在系统集成环节🫵,这个环节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同时利润也很小。国内在机器人产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缺乏,使中国企业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毫无话语权,这一点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生产♓️,而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多是小而精,哪怕只做机器人部件中的某一个轴,也会做到整个行业市场的80%以上🧘♀️。由于国内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效仿小而精模式在应用端专耕细分领域足以使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另一方面,国内机器人产业如果想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就一定要攻克关键技术。中国机器人产业没有捷径可以走🗾,要由国家或者有实力的企业主导🧘🏿♂️,进行长期研发投入,从关键零部件开始,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系统等🤷🏽♀️。
我们认为,中国发展机器人产业主要有两大突破口,其一就是突破核心技术,在短时间内争取能够自主研发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其二就是要深入探索开拓我国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以产业链下游带动产业发展✹♦︎。
此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必须依托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做大做强🌨,而深耕核心技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或许“四大家族”(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在市场方面的强势扩张♉️,以及对同行业企业的压制会成为中国企业的成长阻力,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通过研究本土市场的特殊性,顺应机器人行业的变化趋势💇🏿♂️,中国机器人企业终能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本文为彩神ll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咨询事业部马楠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