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月📊,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创2014年4月有统计以来的新低。分析师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严控地方债务有关。不过,在外需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再次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预计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回落的空间有限。
国家统计局5月15日发布数据称⚅,今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创2000年以来的新低♋️。分产业看,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4%👮🏼👨🔬,增速比1-3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创2014年4月有统计以来的新低。
对于投资下滑👰🏽🙆🏻♀️,分析师表示主要受到基建投资的拖累🏇🏼,这源于地方财政支出力度不及预期☝️。1-4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0.3%🌳,较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
在政府严控地方债务风险的背景下,带动去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大幅增长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遭到整顿◀️,大量不合规的项目被清理出库🟨。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也表示,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一方面和去年的高基数有一些关系♤🐠,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了接近20%的增速👨🍳;另一方面,近期以来按照三大攻坚战的要求,政府采取了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措施👨🏿🍳。
她强调,投资在过去的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空间和现实条件已经不太允许,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优化供给结构。
分析师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保持韧性的因素在二季度可能受到削弱👨🏻🦰。一方面👩🏻✈️,去产能💥🚡、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措施将约束二季度的工业生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出口可能受到影响🤌🏼✋。总体来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
在4月2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提出要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014年12月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扩大内需”⚰️。两日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低部分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指出,货币政策很可能已从稳健中性转向稳健灵活适度,央行持续大幅紧缩的可能性明显在降低。未来如果经济数据下行压力继续体现👼🏼,央行还可能再次进行定向降准。
财政政策也有发力的迹象🪶。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界面新闻表示,近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财政支出力度,加之持续扩大内需的基调下也暗含财政边际将会积极🧑🏼🔬,预计财政支出节奏和力度在5月后会有所提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基建放缓的压力。他预计👮🏼♀️,今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在12%-13%左右🧜🏼♀️。
李超认为,基建投资是我国主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短期内基建投资不会成为扩内需的主要方向🤜,但在高端制造业和消费无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时✥,可能成为一项政策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动力持续转弱的情况下😕,新动能正扮演经济稳定器的作用。1-4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0.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和3.3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4%🏋🏻♂️,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大幅好于线下零售额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