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再影响不良资产的范围和规模。不良资产其实只是一种经济现象或结果🩸,它的背后主要是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正是由于经济环境和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或企业不能适应这种调整才导致于不良资产的出现和增加。这两个因素可能互相影响,但是前者更为重要🥼。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价格因素和流动性因素等。当前经济环境将可能继续低迷,流动性难重现宽松,政府实施政策调控以转变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国内不良资产的规模或有较大上升🤼♂️🫶,尤其是地方债务💇🏿、房地产🙆♂️、信托及小型金融机构🚜。
银行不良资产是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为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其中,信贷类不良资产是主体。
市场现状及其趋向
自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之后🤙🏼,银行贷款开始要求借款充足的抵押和/或担保。随着近十几年来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良贷款规模尽管较大,但是其比率还是比较低👫。然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不良贷款余额可能会持续增长,并且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包转让,但是不会爆发式大规模增长🧔🏻♀️。
2003~2012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降低,从17.9%至1%😘;2012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国内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偿付能力下降。新一届中央政府适度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不良贷款在规模上有所增加🍢,银行风险将提前释放。银行业的实际不良贷款率可能更高😷,因为银行通过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以资产出售与回购的方式人为降低表面的不良贷款率。
201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升4.4%至5,6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至0.97%🏋️。不良贷款规模和比例出现双升趋势。在分类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仍然占据不良贷款余额的最大比重,截止2013年第四季度,它们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攀升,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尽管较高,但在逐步下降🚣🏿♂️;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尽管较低,但是在逐步上升🎅🏻。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逐步上升,尤其中是其中的农村商业银行最高🧝🏼♂️,达1.7%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客户大多集中于零售业🤴🏻、制造业,受到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它们不良贷款的暴露速度要快于大型商业银行(参见表1🚣♂️、图1、图2)👊🏼。
表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2012Q1~2013Q4)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单位:亿元
图1 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10~2013年)
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
单位:%
图2 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2010~2013年)
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年时间,中国银行体系释放了约25万亿元新增贷款。由于不良贷款与信贷规模高度相关并滞后2~3年,所以从2012~2014年将是银行不良贷款的逐步显现期。2008/2009年刺激措施的直接结果导致这两年期间经济中的杠杆出现一次性增长🫗。2010年和2011年期间信贷水平保持平稳📮,2012年开始再度增长🩵。2012年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为126%🫷🏼,高于2011年的121%,也高于2008年的96.6%👨🏻🦽。M2占GDP之比在2012年、2011年以及2008年分别为195%🧑🏽⚖️、187%和129%🦸♀️。
从信贷增长与GDP增长率比较来看,1989~1997年、2001~2004年、2006~2010年期间💒,银行贷款经历了急剧的扩张🫲,贷款余额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尤其是2009年🧑🏽🎨。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反弹留下了隐忧(参见图3)。
图3 中国GDP与信贷增长情况(1989~2012年)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将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一是随着经济转型,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企稳,发展疲弱,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可能持续恶化,不良贷款规模、增速都将温和上升,特别是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和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可能上升较快;二是👓,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大多投入到效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由于不良资产与实体经济状况的关系存在滞后性,这可能造成银行坏账的隐患👩🏼🍼;三是在区域分布上,将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蔓延;四是从行业分布上,由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型相关产业(包括贸易、造船、航运)、部分传统制造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受限🧑🚒,相关的不良贷款占比可能会上升。银行为了保证看起来有非常稳定的不良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核销和转让,这将形成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市场🖱。
不良资产的转嫁
不良资产比率的增高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信和盈利水平,增加其财务预算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大幅低估不好操作🚶,容易被监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发现;小幅低估是最具操作性、最好的策略。通过一些财务手段,降低不良资产率🦫,例如🚼,借新还旧,资产的非真实出售与回购👩👩👦👦👖。实践中,不良贷款或高风险贷款出表的主要方式是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或进入以银行表外业务👨🏼🌾、信托以及券商等为主的“影子银行”体系。
本文为彩神ll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蒋学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