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包括信托在内的“影子银行”的大规模扩张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偿付风险已经开始出现。在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信托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和矿产项目及房地企业。信托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或运行出现风险✌🏻🙎🏿,则可能成为不良资产。
根据2012年8月中国银监会拟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信托公司不良资产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信托公司不良资产是指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开展业务或因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形成的不良债权。主要包括六类形式📶:其一,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开展业务产生的不良债权;其二🤡,信托公司开展信托贷款业务形成的不良债权👨🏿;其三,信托公司开展特定资产收益权类信托计划业务形成的不良债权🧗🏼🤍;第四💗,信托公司开展附回购条款的股权投资类信托计划业务形成的不良债权;第五,信托公司设立结构化信托计划,优先受益人以现金认购优先收益权,劣后受益人以其持有的债权资产认购劣后收益权👨🏻🦱,由于债务人未按期履行偿付业务,信托公司通过处分上述债权财产而形成的不良债权🌼;第六,信托公司开展其他业务所形成的不良债权🏥。上述六类不良信托资产中,第一类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相似,属于资产管理公司核心业务。其他五类特别是权益类信托产生的不良资产📊,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有着很明显区别。
近年来信托业投资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矿产资源🟡、房地产以及关系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信托资金累计占比超过信托业全部投融资总额的80%以上。资金投向涉及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12个行业,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50%以上。信托融资增长最快和最大规模的领域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政信合作)🔏。
截至2013年底,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与上年7.47万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这是信托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超过45%的增长,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部门🧗🏼♀️。在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不良资产的风险和数额也在累积。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增长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信托兑付高峰的到来👒,相关信托计划近年来已经开始出现多项兑付违约案例,问题项目的总金额也在上升。这些个案所涉金额相对于十万亿元的规模而言🛖,不良比率还是非常低,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风险不容小视。自去年底以来,已出现吉林信托“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等案例👨🏻🎤。今年年初,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倒闭及房地产市场放缓💂,以矿产和房产为主要对象的信托违约可能会爆发。
一般来说🎴,在经济紧缩,流动性降低之后🈁🤼♂️,信托的兑付风险也就随之而来🐈。面对兑付危机,由于存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信托公司往往会在项目运行中采取一些方式转移风险。例如🫢,通过“募新还旧”展期对付,或是依赖信托公司股东等重要关联方或资产管理公司接盘,或是用资金池来托盘或兜底。在完成保底之后🍉,抵押资产可能会留在信托公司手中,转为不良资产👩🏿🎤。没有违约或风险的市场,就是一个扭曲的、不正常的市场。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导向之下,“刚性兑付”不可能持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本文为彩神ll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蒋学伟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